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什么时候能在高校开设独立的专业?在一次行业高峰论坛上,有同行这样问道。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是产业转型升级而异军突起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然而一个尴尬的处境是,目前国内尚无一所学校开设系统的检验检测认证专业。
检验检测认证人才竞争加速
9月28日,全国检测检验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该职业教育集团由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国内检验检测领域的科研院所、全国代表性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单位组建而成。
据全国检测检验认证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吴访升教授介绍,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旨在主动策应质量强国战略、深化现代职业职业教育改革。集团成立后,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合作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为原则,致力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推动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发展道路,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开展特色研究,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和校企合作联盟为载体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就在全国检测检验认证职业教育集团成立后不久,10月18日下午,江苏省环境检测(监测)人才培养联盟会议在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举行。
参加该筹备会的包括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环境检测中心,泰州市环境检测中心,泰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等六所高校以及江苏华测品标检测认证技术有限公司等16家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的负责人和代表。
据悉,大会就联盟章程(草案)和联盟组织架构(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的领导和专家提出了大量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外资机构已提前布局
专业人才的匮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限制机构业务的发展和扩张,而机构发展的机遇转瞬即逝,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构面临人才匮乏的境地。其实,关于检验检测认证人才竞争和培养,这并非首次。
早在2016年,追求本土化的外资检测机构就开始了布局。
2016年9月20日,国内首个检验检测认证学院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揭牌,这是国内设立的首个检验检测认证学院。据悉,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由常州检验检疫局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培养和输送熟悉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政策法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而SGS作为首家机构,与常州检验检疫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方签署了SGS 订单培养协议。
就在大家都在观望国内首个检验检测认证学院的未来计划是,另一家外资机构德国莱茵TüV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2016年11月1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莱茵TüV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据了解,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海南省农产品、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结合学校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实际情况,引进德国莱茵集团在食品安全和职业教育方面庞大的专家资源和实践经验,联手打造德国“双元制”模式的“食用农产品检测”精品专业。旨在培养掌握食品质量检验与监测、食品质量安全、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营养保健、食品营销等理论知识和实用技术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SGS也好,莱茵TüV也罢。还是刚刚成立的全国检测检验认证职业教育集团,毫无疑问,机构人才储备与竞争,又向前迈进一步。
外资机构纷纷行动,为人才储备发力。按照常理,与国内学院进行战略合作,为机构培养人才,国内检测机构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但国内机构在这方面却少有行动,原因何在?
国有检验机构在人力资源方面有喜有忧,一方面,因为体制的原因,已经聚集了大量优秀的检验人员,机构资质门类齐全,然而另一方面,市场化水平不高,在同行竞争中不占优势,尤其是在激励机制方面相对匮乏,机构的优秀人才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检验检测工作这一局面,面临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两大问题。
而民营检验机构同样有喜有忧,一方面,现有人才能够人尽其用、轻装上阵,但另一方面,随着业务的快速扩大,急需大量具有“资质”的检验人员,自然需要更高的薪酬和付出,才能挖来高素质人才。
人力资源将会是国内检验机构发展的第一大资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面对这些机构的“来势汹汹”,本土机构如何应对?除了从人才市场“抢”人,入校办学,或是更为长远的规划。
新一轮竞争,或将是国有、 民营、外资机构之间的人才竞争!
最近几年,第三方检测业被媒体热炒。
2011年以来,国务院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认证为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国内的行业发展继续保持着较强的增长态势,从业机构数量和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截止2017年年底,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达到36797家,实现营业收入达到2632.52亿元,全年吸纳就业人口121.3万人。良好的行业发展态势对检验检测认证人才需求增大,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缺口凸显,急需加大力度提升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
作为新兴的高速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多从业者看到的是每年递增的产业总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开放的国家政策,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人才。
一家外资机构中国区负责人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该机构在进入中国之后,遇到的最大困难其实就是人才。他分析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在中国发展得比较晚,时间也不长,人才储备不足,另一个是检验测试认证涉及范围广,涵盖各行各业,要求每个行业都要每个行业的专家,而且要知道各个国家的市场要求,来开发测试认证的业务,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而市场上这方面的人才很稀缺。
曾有专家表示,对检测机构而言,应该做好人才储备。一个合格的检测管理人才至少需要3~5年的培养,检测机构应该在现金流比较充沛的时候未雨绸缪储备人才,应该从以前的粗放型管理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在消费品检测领域向制造业学习,推进工厂化管理模式,提倡“管理出利润”;在工业品检测领域中加强垂直的技术贯穿能力,倡导一站式解决方案。
可以预见,未来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的竞争,必将是人才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