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试验为电动机故障诊断提供新方案 发布时间:2021-04-27

 经过20余天的试验数据分析,机械总院集团云南机械院检测中心顺利将昆明某厂生产的某型三相异步电动机模态试验报告提交企业。

某公司生产的某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在机械、矿山、石化等各种工矿企业中作原动机使用。此电动机额定电压10000伏,功率1120千瓦,重达6.3吨,最高转速3000/分,如此大型电动机,其壳体、定子及转子等零部件的物理性能直接影响电动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电动机振动过大极可能引发电动机本身及地基、厂房、周边设备的共振,造成电动机损坏、地基碎裂、厂房垮塌等严重后果。

某公司负责人紧急联系我院XXX副院长,请求帮助解决企业生产的电动机在3000/分空运转时,电动机壳体振动速度过大的问题。

XXX副院长高度重视,委派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董应明为技术攻关组组长,成立了以高级工程师王丹,工程师王林、赵彦鹏等为成员的技术攻关小组,前往昆明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对电动机进行现场勘查,经勘查,电动机只有在3000/分空运转时,电动机壳体振动速度过大,其它转数运转时振动均较小,技术攻关小组根据电动机运行状态、电动机主体结构、电源状态及车间环境综合分析,初步判断电动机在3000/分空运转时产生共振或亚共振,亟需通过模态试验识别出电动机壳体的模态参数,通过模态识别参数所得的频率特性,改进电动机壳体结构,使电动机壳体的固有频率避开电动机转子在3000/分空运转时的转频,同时为电动机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诊断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image.pngimage.png

攻关小组迅速制定模态试验方案,确定采用脉冲激振法对电动机进行模态试验,试验设备采用国际一流的B&K3660C多分析仪系统,试验现场董应明常务副站长全程把关,王丹高级工程师负责总体技术路线的制定与实施,王林和赵彦鹏工程师负责试验测点与传感器的布置、建模、激振与数据采集。从清晨到日暮,又至披星戴月。经过2天的密集试验和10余天的试验数据分析,攻关小组成功获取到电动机壳体的模态识别参数和振型,并将改进建议编成试验报告提交给企业。

image.pngimage.png

检测中心攻关小组秉持技术服务有始有终,企业服务有数据有成效的原创,对电动机壳体的结构给劲持续跟进,同时企业依据检测中心的改进建议对电动机的结构和动态特性进行改进,电动机振动速度过大问题已经成功解决。以此为契机,检测中心将继续参与非洲胡济巴济电站水轮机组及发电机组动力学分析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保障。


[ 来源:云南省机械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