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实验室爆炸致3人遇难,什么是垃圾渗滤液处理实验? 发布时间:2018-12-27
  北交大实验室爆炸致3人遇难,什么是垃圾渗滤液处理实验?
  目前官方仍在对具体爆炸原因进行调查。北京交通大学也表示,学校已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将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2018年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遇难。此次事故也引发外界多重疑问,究竟什么是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实验?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如何?
  据北京交通大学微信公号12月26日晚发布的最新消息,12月26日上午9:30左右,该校东校区环境工程实验室内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引发火灾。经初步核实,共有3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在事故中不幸遇难。北京消防部门经过调查也确认,三名研究生是在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期间,实验现场发生爆炸。
  目前官方仍在对具体爆炸原因进行调查。北京交通大学也表示,学校已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将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资料显示,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填埋场中垃圾本身含有的水分、进入填埋场的雨雪水及其他水分,扣除垃圾、覆土层的饱和持水量,并经历垃圾层和覆土层而形成的一种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授谢德体告诉界面新闻,垃圾渗滤液实验研究就是进行检测和处理垃圾渗滤液。垃圾填埋场会产生沼气和渗滤液,渗滤液需要经过处理后排放,因为里面含有很多COD(化学需氧量)、氮、磷、重金属等物质。
  垃圾渗滤液是否会产生爆炸?界面新闻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发现,2014年7月7日17时20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创冠环保(安溪)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轻微伤,直接经济损失733.235万元。事故发生直接原因为该公司渗滤液池室内的甲烷、硫化氢、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后,沿着玻璃钢材质的排风管进行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与风管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引发爆炸。
  同样的事故还曾发生在上海,2013年12月5日下午3时左右,上海环城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上海江桥垃圾焚烧厂)垃圾渗滤液调节池发生爆炸并引发坍塌,事故导致造成3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9.3万元。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蒋建国分析,垃圾处理过程中COD比较高,其中有一个处理单元就是厌氧过程,厌氧会产生沼气。由二氧化碳和甲烷组成的沼气本身可以燃烧,当空气中甲烷的含量在5%~15%左右就会产生爆炸。学生做实验时一般沼气及沼气中含有的其他恶臭气体等都要通过排风系统排出去,如果实验室排风系统不好就容易导致沼气积聚遇明火产生爆炸。不过他强调,也不排除小规模的实验造成局部爆炸后引起其他化学试剂爆炸。
  西南大学环境资源学院教授谢德体认为,垃圾渗滤液实验在本科、硕士、博士等阶段都有涉及,但实验室内所用的材料可能只有几公斤,不可能建一个密封的沼气池,该实验过程中不可能产生很多甲烷,也就是俗称的沼气,“操作正常的话,不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实验室的线路、氧气瓶等产生的意外。”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爆炸事件时有发生。2017年3月,复旦大学一化学实验室发生爆炸。经该校化学系核查,当晚有2名本科生在209实验室工作,受伤学生为三年级本科生,在处理一个约100毫升的反应釜过程中,反应釜发生爆炸,学生左手大面积创伤,右臂贯穿伤骨折。2018年11月11日上午10时许,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一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燃,实验室大门被炸飞,多名师生受伤。
  界面新闻注意到,教育部门一直比较关注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2016~2018年每年下半年教育部都开展了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检查范围以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为主,对于近3年发生安全事故、上次检查发现未有效建立安全领导责任体系的高等学校都成为重点检查对象。
  2017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曾专门发布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要求,要增强教学实验室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意识。该通知明确,高校是教学实验室安全责任的主体。高校应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分层落实责任制。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是学校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高校教学实验室工作的校领导协助第一责任人负责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是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领导责任人。
  谢德体介绍,目前大学在科研实验室管理方面非常严格,每周都有实验室安全检查。一般科研实验室都会有相应管理制度,比如购买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时候需要登记,进实验室是有两把钥匙、专人管理的双保险;对易燃气体进行专项管理,实验室一般要用氧气、甲烷、氮气等气体时,都要有固定的装置和摆放位置;实验室常备沙袋等消防用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要及时处理;学生入校进实验室要进行培训,遇到问题如何处理要进行演练。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