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新标实施:是压力也是动力 发布时间:2019-06-05

按照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眼看“国六”就要实施,许多汽车企业开始促销“国五”标准产品。

  就像服装等商品搞换季促销,汽车赶在这个节点降价销售,算是“换标”促销吧。当然,与一般商品搞促销多出于被“换”之无奈一样,汽车行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国六”新标实施之后,“国五”标准的车辆将不能继续上牌销售,这就使得车企必须以降价让利的方式,赶快清理库存。但是,车企清库存会将积压滞销风险转嫁给经销商。若在正常市场状态下,销售渠道清库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但如今整个车市不景气,零售市场消费意愿将有很长一段低迷期,销售商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难拉高销量,面临利润大幅减少乃至亏损的局面。

  一般而言,正常市场状态下汽车库存应在1.5个月以下,超过这个数字,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就会增大。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看,目前国内汽车经销商“国五”车的平均库存在两个月以上。这种情况可以用“非常严重”来形容了。实际上,随着汽车市场的销量负增长,经销商的库存始终居高难下。今年4月份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1%,再次超过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警戒线。这已经是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连续16个月超过警戒线之上。显然,“国六”新标实施,对于已经倍感重压的经销商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对此,各地汽车流通领域的协会组织纷纷提出建议,希望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市场压力。重庆市汽车商业协会建议给“国五”车留有更长的上牌时间;上海市汽车销售行业协会向各汽车品牌发布公开信,要求厂家停止向上海市经销商拨发非“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以及取消对经销商的相关商务返利考核等;杭州市萧山区汽车流通行业协会提议对在5月份前已入库,到6月30日仍没有销售出去的车辆进行备案登记,备案车辆可延长到2019年12月31日销售并注册上牌。除地方行业协会相继表态之外,全国性质的行业协会也提出建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关于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对汽车市场影响的情况报告及建议》,一方面呼吁汽车生产企业停止向相关区域的经销商供应“国五”标准产品,一方面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出台汽车市场提振计划,以增强市场信心。

  相比经销商,汽车生产企业虽说可以向下转移压力,但日子也不好过。事实上,排放标准的升级换档,要求车企必须对一些技术进行更新换代,这种压力显然要比经销商更大。要知道,整车厂要想完成排放升级,必须进行大量的开发工作,并做足够的试验,要有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巨大投入,仅进口仪器设备一家企业就得花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据东风汽车公司一位负责人透露,东风每进行一次排放升级,整体投入都会达到10亿元左右。企业产量规模越大,投入也会越大。

  事实上,由于“国五”升级“国六”时间非常短,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国际上排放标准升级通常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国内时间更长,比如“国四”升“国五”用了6年时间),这让不少国内车企有些措手不及。他们前一次排放标准升级的研发成本尚未摊销完,现在又赶上“国六”升级,成本压力陡增。如果这些企业做不到在保证产品性能和耐用性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就可能因无法达标而卖不了产品,被迫倒闭。

  “国六”新国标实施在即,面对日益增强的市场压力,国内车企及销售企业该怎么办?像以往那样指望政府出手相助恐怕不好使了,毕竟,这次出台的“国六”新标准被称为“史上最严”,而且提前实施,已经表明了政府的态度。如果不想被市场淘汰,只有自救一条路可走。以前排放标准要求相对并不严格,国内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不足,看似生存容易了,实质上却培养出一种市场惰性,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被跨国企业越落越远。现在把排放标准提高,使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虽然一开始会有巨大压力,甚至有些企业撑不住倒下,但这是必须的也是值得的代价。

  “压力也是动力”,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实现压力向动力的转变,唯有敢下本钱,肯下功夫,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干。

[ 来源:中国质量报 ]

关注我们